 
 1997 年9 月—2001 年7 月 吉林大学哲学新2网址
社会学系 本科 
2001 年7 月—2003 年1 月 吉林大学哲学新2网址
 任辅导员 
2003 年1 月——2005 年9 月,吉林大学哲学新2网址
,任研究生秘书、科研秘书
2003 年9 月——2005 年7 月,吉林大学哲学新2网址
,硕士研究生 
2005 年9 月——2008年12月,被保送攻读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 
2007 年9 月——2008 年9 月,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 
2001年7月-2005年9月,吉林大学哲学新2网址
,任本科生辅导员,研究生秘书、科研秘书;
2009年5月-2011年12月,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,讲师
2011年12月-2016年12月, 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,副教授
2014年12月-2015年10月,中加合作交流项目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
2014年7月-2016年6月,天津市西青区民政局副局长(挂职)
2016年12月-2023年12月,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新2网址 ,教授
2023年12月,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副部长(挂职)
2023年12月-至今,新2网址-最新官方入口-2025体育赛事数据查询 ,教授
2023年12月,获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2021年1月,获“唐立新优秀学者奖”
2020年5月,研究报告获广东省工会工作创新奖一等奖
2018年9月,获2018年度北京洪堡论坛“青年学术之星”荣誉称号
2017年7月,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五届“社会学优秀成果奖(著作)”
2015年7月,获“中国社会学年度好书”奖
2014年7月,天津“131创新型人才”第二层次入选者
2013年7月,获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
2013年3月,获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报告奖
2013年7月,天津“131创新型人才”第三层次入选者
2011年7月,获中国社会学会201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
2010年12月,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
2009年7月,获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
 
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
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
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、理事
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
“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”专家委员
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
天津市青联常委
天津市河西区青联委员
南开大学-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
上海交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
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社区建设特聘咨询专家
京津冀城乡社区治理专家库专家
一、专著与译著
- 《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No.1》(主编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3年5月版 
- 《走向技能社会:国家技能形成体系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》(专著),中国工人出版社,2021年5月版(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出版物) 
- 《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: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》(专著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11月(入选2015年“中国社会学年度好书”) 
- 《解析社会福利运动》(译著)(独立译者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1年11月 
- 《制度是如何演化的——德国、英国、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》(译著)(独立译者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0年8月 
- 《经济社会学》(译著)(第二译者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8年5月 
 
二、期刊论文
- 《双元制教学课程体系背景下专业-岗位-技能匹配度对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》,《天津职业大学学报》,2025年第1期 
- 《技能与政治:集体主义技能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学》中文版序,2024年11月版 
- 《算法系统作用于骑手的实践逻辑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5年1月21日 
- 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与转型》,《高等职业教育探索》,2024年第1期 
- 《职业教育如何支持技能型社会建设》,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》,2024年第4期(《新华文摘》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) 
- 《让服务对象更多参与社会治理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24年10月29日第10版 
- 《数字技术的兴起及其对劳动过程的重塑》,《工人日报》,2024年10月21日 
- 《技能工人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行动及其逻辑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24年第6期 
- 《利益共识: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校企合作逻辑》,《社会发展研究》,2024年第2期 
- 《技术变迁塑造技能结构的实践逻辑及其异质性》,《青年探索》,2024年第3期 
- Effective skills supply and gr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, Vocation,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. 2024.No.1 
- 《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理论议题及其现实路径》,《中国工运》,2024年第3期 
- 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议题及其理论拓展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24年第4期 
- 《培育适应制造强国建设的工匠人才》,《工人日报》,2024年1月5日(第5版) 
- 《从工业劳动到数字劳动:劳动过程变迁与理论探索》,《新视野》,2023年第6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》,2024年第4期全文转载) 
- 《零工经济是引发制造业“用工荒”的原因吗?》,《中欧商业评论》专访,2023年10月20日 
- 《建设适合“数字工匠”培育的技能形成体系》,《工人日报》,2023年10月23日(第7版) 
- What's Keeping China From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? Six Tone, May 01,2023 
- 《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技能重组与小农主体性建构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,2023年第2期 
- 《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“传统”与“现代”关系探析》,《吉林日报》,2023年2月13日(理论版) 
- 《从制度革新层面推进乡村工匠技能形成体系建设》,《工人日报》,2023年2月6日(7版) 
- 《如何培养有效技能》,《文化纵横》,2022年12月号(第6期) 
- 《让农民变工匠,民企应该怎么做》,《中国新闻》报(访谈),2022年10月13日(A14版) 
- 《新“八级工”能否破解技工荒》,《中国工人》(访谈),2022年6期 
- 《技工养成与新社会力量塑造》,《南开学报》,2022年第5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社会学》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) 
- 《“圈外人”看职教痛点在哪里?》,《中国新闻》专访,2022年8月18日(A15版) 
- 《从技能经济学到技能社会学:技能形成研究的多元面向》,《社会学评论》,2022年第4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3年第2期全文转载) 
- 《大职业教育主义与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理路》,《职教通讯》,2022年第5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职业技术教育》2022年10期全文转载) 
- 《迈向技能社会:理论基础、内涵特质与现实挑战》,《高等职业教育探索》,2022年第3期 
- 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》,《工人日报》,2022年5月16日第7版 
- 《精神气质与行为习惯:工匠精神研究的理论进路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21年第10期(《新华文摘》,2022年第5期论点摘编) 
- 《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的理论议题与路径选择》,《工人日报》(聚焦“十四五”专家笔谈),2021年10月18日版 
- 《国家在场与企业退场: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变迁》,《中国劳动研究》第一辑,2021年8月版 
- 《技能形成、技能形成体制及其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展望》,《学术月刊》,2021年第7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社会学》,2021年11期全文转载) 
- 《行动选择与农业规模经营效率》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,2021年第2期 
- 《国企技能形成体系与国家工业能力积累的微观基础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21年第2期 
- 《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20年第8期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,2020年6期论点摘编;人大复印资料《工会工作》2020年6期全文转载) 
- 《零工技能:劳动者“选择自由”的关键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20年第7期 
- 《脱虚向实:社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0年12月9日 
- 《产业工人工匠评选指标体系设计:问题、原则与重点》,《工会理论研究》,2020年第3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工会工作》2020年5期全文转载) 
- 《劳动分工、技术进步与劳动教育》,《劳动教育评论(第二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0年6月 
- 《新兴职业群体的权利保障与社会排斥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20年第3期 
- 《公共危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:反思与行动》,《高等职业教育探索》,2020年第3期(《教育文摘》2020年9月23日全文转载) 
- 《技能形成中的国家、行会与劳工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,2020年第4期 
- 《技能形成中的可信承诺及其制度基础》,《学海》,2020年第2期 
- 《重大危机中如何激活社会组织的力量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20年3期(下) 
- 《国家、工厂体制与空间营造》,《北华大学学报》,2019年第5期 
- 《制造产业升级路径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》,《高等职业教育探索》,2019年第3期 
- 《“学技术为了不再做技术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》,澎湃研究所,2019年5月3日 
- 《农村社区的多元样态及其治理创新》,《社会治理》,2019年第4期 
- 《实地调研发现的制造业升级中的微观掣肘》,《改革内参》,2019年4月19日,综合15/2019 
- 《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身份认同建构》,《福建论坛》,2018年11期 
- 《技能形成的多元议题及其跨学科研究》,《职业教育研究》,2018年第5期 
- 《技术社会、技能形成与创新型国家建设》,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》,2018年第18期 
- 《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18年6月9日(《新华文摘》,2018年第17期全文转载) 
- 《愿跨阶层的社会焦虑不跨年》,《南方周末》,2018年3月1日 
- 《制度优化促本土技能形成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7年5月17日 
 
- 《从维护社会稳定走向增进社会质量: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取向转型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16年第9期 
- 《现代中国早期职业培训中的学徒制及其工业化转型》,《北大教育评论》,2016年7月,第14卷第3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16年12期转载) 
- 《将质量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6年2月24日 
 
- 《外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过程中的能力与权利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》,2015年第4期 
- 《社会质量建设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:对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的本土省思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15年第1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社会学》,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
- 《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: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学分析》,《社会》,2015年第1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社会学》,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
- 《劳工运动的部门分化:转型中的加拿大劳动关系简析》,《中国工人》(特稿),2015年第6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工会工作》2015年第6期 全文转载 
 
- 《市场化与福利化之间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14年第6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14年第10期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体制改革》,2014年第9期转载) 
- 《应对社会风险转型:从单一主体到社会参与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4年12月5日 
- 《风险社会的当代趋势及其应对》,《社会安全与管理》,2014年第1期 
 
- 《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: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分析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13年第1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7期转载); 
- 《落脚“城中村”是农民工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环节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(头版),2013年8月16日 
 
- 《居站分离实践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》,《学海》,2012年第3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公共行政》2012年第8期转载; 
- 《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: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困境及其理论转向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,2012年第2期(《东方早报(理论动态版)》摘编,2012年6月5日) 
- 《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12年第2期。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12年第7期转载; 
- 《西方劳动过程理论及其中国化》,《二十一世纪》,2012年2月号 
- 《阶级化与商品化:劳工抗争政治的两种模型》,《中国工人》,2012年第2期 
 
- 《劳工品质、劳动保护与跨国资本的空间转移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12年第1期。人大复印资料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》,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; 
- 《1978年以来“国”与“民”关系之历史演进》,《人文杂志》,2011年第2期; 
- 《制度中的历史——制度变迁再思》,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,2011年第2期; 
- 《技术的政治经济学》,《社会》,2011年第1期; 
- 《企业政治与劳动治理》,《中国劳动关系新2网址 学报》,2011年第2期; 
 
- 《劳动安全与技能养成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09年5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理论经济学》,2010年1月转载); 
- 《跨国资本未必因涨薪而转移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0年12月23日 
- 《重回马克思: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的体制分析(下)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0年2月2日; 
- 《重回马克思: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的体制分析(上)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0年1月26日; 
- 《空间定位抽样技术》,《社会工作》,2010年第7期(第二作者); 
- 《以利益均衡调控地产社会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0年8月31日; 
- 《从隔离走向融合:失地农民社群隔离现象的破解》,《甘肃行政新2网址 学报》,2010年4期(第二作者); 
 
- 《师徒关系合同化与劳动政治》,《社会》,2009年4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09年12期转载;此文入选《中国社会学(第九卷)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2年12月出版); 
- 《调控失灵与社会的生产》,《社会》,2008年5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,2009年1期转载;此文入选《中国社会学(第八卷)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1年7月出版); 
- 《道德科学的不同面向——从韦伯看涂尔干》,《重庆社会科学》,2007年12期; 
 
- 《单位政治研究述评》,《二十一世纪》(香港中文大学)2007年10月号; 
- 《东北地域文化阻滞效应与转型》,《求是学刊》,2007年3期; 
- 《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》,《学习与实践》,2006年11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体制与改革》,2006年12月全文转载); 
- 《奢侈消费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》,《北华大学学报》,2006年6期; 
- 《经典小城镇理论的现实困境》,《社会科学评论》,2006年2期; 
-  2021年4月,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“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养成与弘扬研究(21AZD014)” 
-  2016年6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国家技能形成体制与劳工社会保护(16BSH068)” 
-  2016年4月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智库类课题“制造业2025与技能短缺治理(2016SP1)” 
-  2015年10月,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
-  2014年11月,主持天津市残联重点课题 
-  2014年11月,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
-  2014年10月,主持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项目 
-  2014年3月,主持天津市滨海新区残联委托 
-  2013年12月,主持亚洲研究中心项目 
-  2013年4月,中方负责人,香港中文大学支持 
-  2012年11月,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
-  2011年7月,中方负责人,香港中文大学支持 
-  2011年4月,主持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 
-  2010年7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
-  2009年10月 主持南开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
-  2011年8月-至今,主要参与人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,“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(11&ZD148)” 
-  2011年8月-至今,主要参与人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,“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(11&ZD147)” 
 本科生课程:
  1、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专题;
  3、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专题;
  4、社会工作概论(多人合上)
  5、专业外语(多人合上)
 
 研究生课程:
  1、当代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;
  2、社会工作研究方法; 
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